太阳成集团tyc1286(处室)文件
西航教通字〔2025〕68号

关于开展太阳成集团tyc1286
首批微专业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探索专业建设新途径,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匹配度,为培养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新路径,学校决定开展微专业建设工作。请各二级学院集中优势力量,充分研判,做好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介绍
(一)微专业是指在我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优势,并深度融合行业企业资源,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是一种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完成微专业规定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习方式。微专业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显著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行业适应能力,提升其在相关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二)每个微专业原则上设置4-6门具有核心功能的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0-15学分。微专业学制不超过两年,教学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三至六学期。
(三)微专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采用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各微专业责任学院根据报名修读微专业的学生数情况,单独编班组织教学,授课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鼓励引入企业导师、真实项目案例和行业前沿技术进行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四)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修读,成绩合格的,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证书。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二、申报条件
(一)开设学院应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区域/行业重点产业(特别是航空产业)人才缺口,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学科专业交叉和发展趋势,并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用人标准,开设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紧贴产业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符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四新”发展新要求的微专业。
(二)有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的二级学院或校企合作成效较为突出的学院。
(三)微专业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并作为主讲教师主讲1门微专业课程,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学校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并重点支持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微专业。申报的微专业须有明确的、深度参与的行业合作企业作为支撑,提供真实项目、实习岗位、导师支持或就业推荐等资源。鼓励学院和行业企业联合申报微专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
三、申报流程
(一)各二级学院对拟开设的微专业进行充分论证、认真研讨,尤其注重行业企业参与论证过程,充分吸纳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要求及课程设置的意见,确定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内容;培养目标应明确指向提升学生在特定产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各二级学院组织填写《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建设申报书》,制订《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经学院论证通过后报送教务处;
(三)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并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微专业建设名单;
(四)微专业所在学院自主确定招收对象、修读学期和学生遴选办法,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开展招生宣传、学生选拔,按照要求开展培养工作。
四、申报材料报送
各二级学院请于2025年8月31日前将《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建设申报书》《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由院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发送至邮箱:jwcjyk@xaau.edu.cn,命名方式:微专业名称-微专业申报-学院名称。
五、其他事项
(一)各二级学院应高度重视微专业建设,规范微专业管理,制定完善的过程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微专业管理模式,特别要建立与合作企业的长效沟通与协作机制,确保企业实质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做好微专业招生宣传准备。在宣传材料中,应重点突出该微专业的企业合作背景、提供的实践资源以及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二)其他未尽事宜咨询教务处教研科。
联系人:周千 联系电话:029-89072581
联系邮箱:jwcjyk@xaau.edu.cn
附件:
1.《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建设申报书》
2.《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3.《太阳成集团tyc1286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教务处
2025年7月2日
(此页无正文。)
抄送:校领导。 |
太阳成集团tyc1286教务处 2025年7月2日印发 |